明式家具除了少量的擺設器外,多數以實用為原則,即根據人們日常生活之所需確定造型與結構,然后,再進行藝術加工,如適當的修飾、雕刻以及細部配套,最終達到使用功能和造形藝術的完美結合。明式家具的科學性主要表現(xiàn)在造型設計和卯榫結構兩個方面,其中卯榫結構較為復雜。
科學合理的卯榫結構,使得明式家具具有不凡的呈現(xiàn)。通常一件家具,由若干構件組合而成。構件與構件的結合,不是現(xiàn)在使用釘子,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卯榫,將各個構件連接起來,組成一件完整的家具,既牢固耐用,又巧妙不露痕跡。
卯榫結構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就已出現(xiàn),到了明代,發(fā)揮到極致。明式家具的卯榫結構使得部件與部件結合,通常是家具的橫材(凹槽、榫窩)與豎材(突出的木頭,即榫頭)的丁字形結合,這種結構又稱“格肩榫”。
桌、椅、凳的橫棖,柜身和柜門的橫帶與立柱的結合,均采用這種卯榫結構。格肩榫有大格肩、小格肩兩種。
大格肩有實肩虛肩之分,小格肩通常是實肩。
實肩是在橫材兩端出榫頭,在榫頭外側作出45度等邊三角形斜肩,三角形斜肩緊貼榫頭。在豎材挖榫窩(或凹槽),并在外側開出與榫頭上三角形斜肩相等的豁口,與榫頭上三角形斜肩相接。
格肩的作用,是為了打破結構處的平直呆板,同時輔助榫頭承受部分壓力。
虛肩又叫飄肩,與實肩的區(qū)別在于:三角形斜肩不緊貼榫頭,而是在榫頭之間留出空隙,不與榫頭相連。豎材的榫眼外側,挖出與虛肩大小、薄厚相等的豁口,但不與榫眼相連。
如此制作,以免削弱立柱的支撐能力,也少剔去一些豎材。在桌類、椅凳類的上下橫棖上,常常采用這種大格肩制作法。而小格肩,則是把緊貼榫頭的斜肩抹去一節(jié),只保留一小部分。如此做法,保持了豎材的支撐能力,常用在柜子的前后橫帶上。
這類家具的卯榫還有一種制作,在橫材與豎材都是圓材的情況下,為了兩者連接得圓潤齊平,在橫材榫頭兩邊作出弧形圓口,包住豎材。丁字形結構還有格肩和不格肩之分。
如果在明面上,一般都采用格肩做法,但在人們視線不易接觸的部位,則往往不用格肩。不做格肩,則有透榫和暗榫之別,有的家具即透榫與悶榫混合使用。這是為了加強邊框的牢固性,通常將桌面四框中間穿帶作一條或兩條透榫,其余均作暗榫。
透榫要視桌面的長短和穿帶的多少而定,要是三條穿帶,就中間一條做透榫,若五條,則把中帶兩旁的穿帶制成透榫。
從以上家具卯榫結構的簡單分析,可看出古典家具的制作方法,并成為鑒定古家具的方法之一。
文章來源: 網絡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家具頭條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