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習君語
談明清家具,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從材質(zhì)、款式、線條、審美、文化等方面來說,設計的層面提及很少。
而實際上,明清家具中很多結(jié)構(gòu)設計直至今日仍被奉為圭臬,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明清折疊家具中精巧的結(jié)構(gòu)美。
中國人的詞典里有一些貶義詞經(jīng)常被人拿來形容那些奇巧而無益的技藝與制品,比如奇淫巧技、雕蟲小技等等。
自古以來,中國就是一個農(nóng)耕社會,自給自足的農(nóng)耕經(jīng)濟使得中國人對于科技始終看得很輕。這就導致一些工巧精妙的物件被劃歸到了奇技淫巧、雕蟲小技的范圍。
然而時過境遷,如今人們在欣賞那些傳世的明清家具時,一些設計獨特﹑工藝奇巧的家具不僅不讓人嗤之以鼻,反而令人在眼前一亮。同時,不禁讓人驚嘆我們的祖先所設計制造出的這些家具是多么的“另類”!
明清家具中就有一些家具使用了精妙的機械結(jié)構(gòu),有的便于折疊攜帶,有的便于開合使用。如果不是親眼見到,很難想象這些也是與大名鼎鼎的圈椅、交椅、萬歷柜等同時代的明清家具。
在中國傳統(tǒng)造物中,運用“折疊”這一工藝由來已久,在各種器物中有很多表現(xiàn),如中國傳統(tǒng)的折扇、折疊傘等等。
我國有許多文學典藏對折疊器物也有所描述,比如明代魏禧《大鐵椎傳》有“折疊環(huán)復(往復環(huán)繞)”之句。
而家具中的折疊做法在中國歷史上也很早就有。在湖北荊門市十里鋪鎮(zhèn)附近的戰(zhàn)國晚期楚墓出土的折疊床便是最早的一例。
此床設計巧妙,通過簡單的拆卸折疊即可縮小四分之三的體積,便于移動或者存放。
最早的折疊床
何為折疊?
“折”在字典中意為:弄斷、彎轉(zhuǎn)、曲折、轉(zhuǎn)折、返轉(zhuǎn)。疊,意為連續(xù)、接連、疊加,使一物與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與之共存,用對折或交疊的方法減少長度或?qū)挾取?/span>
折疊的產(chǎn)生是人類在長期生活和生產(chǎn)斗爭中對客觀規(guī)律的認識和應用。它和器物的造型、裝飾一樣,受到自然的啟示。
明式家具中不乏折疊的形態(tài),主要是因折疊家具兼具以下功能和作用:
節(jié)約空間。折疊后體積縮小,所以空間相對擴大; 易于存儲和運輸。折疊后搬上搬下較為方便,使用也更為容易; 節(jié)約成本。同樣的用材用料,如果折疊制作的話,可做到降低成本,降低損耗; 降低安全隱患。折疊可以更好地保護物件不受損壞,因其便于收納,更不易丟失,因而減少了不必要的擔憂。
比起常見的家具,折疊家具的機械結(jié)構(gòu)更易損壞,但能夠完整保存至今并被不斷使用著尤為不易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明清家具中的另類——折疊家具。
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明清家具中有一類展腿式的方桌,其上部與下部可以分離使用,這種設計主要目的是一桌兩用,此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便是一例,通體黃花梨木制作,用料厚實,體形碩大,上下部份沒任何雕刻,線條十分簡煉,全身光素。
明 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長:90cm 寬:90cm 高:87cm
這種方桌上部是一個炕桌的造型,下部接四條光素圓材直腿,四根橫梁呈十字狀,聯(lián)結(jié)四根桌腿,橫梁中鉆洞,配以插銷,如活頁般可收縮,構(gòu)造巧妙。
上桌下足可拆卸,結(jié)體固實,腿足拆卸后,成為一件矮桌。不僅適用于盤腿而坐,更重要的是運輸方便,省去移動、遷徙途中的不少麻煩。因此在行軍打仗中攜帶最是方便。
這種軍隊跋涉途中的便捷家具被明代文人看重,隨之用到游山玩水的旅途中,眾人席地圍圈,笑談風月。一器兩用,正氣平和。
明 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(上部)
明 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(下部)
明 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(下部腳架收縮圖)
明 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(上下部的連接處)
明 黃花梨束腰拆卸行軍桌
(桌面底部接口處)
紫檀旅行文具箱
北宋時期,沈括在《忘懷錄》中提出了“游山器”的概念,沈括認為,士大夫遠出“游山”,聽鳥鳴于茂林、探梅開于南陌,應該帶著全套的盥漱用具,需要一套“游山器”。
而這個概念在明代發(fā)展為“游具”,晚明時期高濂在《遵生八箋》中《溪山逸游》下特意單列一章,命名“游具”,描述遠游時攜帶的用具。其中既能充當旅行箱又能當做小炕桌的折疊桌是重要的一環(huán)。
就如此件乾隆帝御用的旅行文具箱,箱全用紫檀木為之,其折疊展開為桌,合閉為箱。箱內(nèi)設計有兩個同樣大小的屜盒,每一屜盒都有兩層形式各異的多寶格,可以放置64件套小巧精細的文房四寶及文雜器具。
如白玉洗、松花江石硯、玉臂擱、筆筒、獸鎮(zhèn)、石章、描金云龍紋筆等等,每件器具都有固定的位置,器格按其形狀大小而特制,嚴絲合縫。
箱蓋裝有鍍金暗鎖,鑰匙孔設在箱底。箱打開成長方形小桌,桌面是由兩片大小對稱的板面接合而成。
妙處在于,每條板面的四邊的桌沿部分均被加寬,形成長度一致的“邊壁”,其結(jié)果便是板面連同其四圍的木壁同時還構(gòu)成了對等的半個匣體。
兩個板面的一邊,在邊壁的棱沿處以金屬合頁相連;另一邊,則在兩角上各安裝一條桌腿,由此形成四個外角上的四條桌腿。
想讓這個箱匣變身成桌幾,只要將合攏的兩個對半匣體打開,掏出四條桌腿扳直,當然別忘了先把箱內(nèi)的物品取出,然后通過合頁將一對板面轉(zhuǎn)動到呈同一平面的角度,一張小桌便出現(xiàn)了。
此文具箱將多種文房器具裝于一箱內(nèi),隨時隨地都可打開作為炕桌,用以題詩賦詞、處理政務、對弈論棋以及欣賞書畫。
此箱設計精巧,最適宜外出旅行使用,為清代乾隆時期家具中的杰作。
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線描圖
屠隆在《考盤余事》中這樣描述此種疊桌:
“一張高一尺六寸,長三尺二寸,闊二尺四寸,作二面折腳活法,展則成桌,疊則成匣,以便攜帶,席地用此抬合,以供酬酢。其小幾一張,同上疊式,高一尺四寸,長一尺二寸,闊八寸,以水磨楠木為之,置之坐外,列爐焚香,置瓶插花,以供清賞。”
其描述的效用做法就跟乾隆這張折疊桌一模一樣。
折疊式方桌
在明代文人的心中,士大夫出游,就要攜帶一張這樣的折疊桌。
不僅盛裝外出所需的物品,到了山間河畔風景如畫之地,還可以將箱子展放成桌,大桌作餐桌,供賓主圍坐,品茗飲酒。
甚至還要擺上香爐花瓶,明代文人對生活格調(diào)的講究,頓時顯現(xiàn)出來。
明 黃花梨平頭案
明 黃花梨平頭案構(gòu)件
明 黃花梨平頭案
黃花梨折疊床
明代對折疊技術的掌握也同樣優(yōu)秀,從這張明代黃花梨折疊床中便可看出一二。
床面的折疊與床腿的收放在方式上與疊桌相同,床面在半橫處一分為二,以合頁相連,四角的支腿則裝有金屬轉(zhuǎn)軸,能夠隨時支起或扳倒。
中間兩條花瓶式支腿,憑借榫卯關系拆或裝到床面中央的接合處。
黃花梨六足折疊式榻
折疊后
無論是床面上金屬合頁的使用,還是桌腿上金屬活軸的構(gòu)成,都表明了明代對金屬構(gòu)件的使用已經(jīng)相當出色。
牢固的、轉(zhuǎn)動性能良好的金屬構(gòu)件也使得折疊家具使用壽命更長,更為結(jié)實耐用。
黃花梨六足折疊式榻 局部
折疊用的關節(jié)
柞木折疊式炕桌
清代在明式折疊技術上推陳出新,就如這件柞木折疊式炕桌。結(jié)構(gòu)則是兩足為一組,上有橫棖,下有底棖,由上棖的合頁與桌體相連。
此桌的結(jié)構(gòu)特殊在為求牢固做成了雙層式,可有效抵抗顛簸而不易散開。這與今天的攢邊嵌板結(jié)構(gòu)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家具的四角有厚重的鐵包角、鏨花鎏金,既作為裝飾,又有加固作用。
清中期 柞木折疊式炕桌
黃花梨四面平式折疊榻
此件四面平式折疊榻亦是個中翹楚,此榻腿足上下兩截,下截腿足出大榫舌納入上截,貫以木軸,可以自由折疊。
下截在榫舌旁另有呈十字形的短燕尾榫,起固定作用,折疊時,需要先將下截往下拔出燕尾榫,方能向內(nèi)轉(zhuǎn)動。
黃花梨四面平式折疊榻折疊處榫卯結(jié)構(gòu)
在現(xiàn)代設計中也不乏以折疊或為設計出發(fā)點的各種器物,從中不難看出,在這一類設計中,外觀形態(tài)僅僅是結(jié)果而不是原點,設計師關注更多的是使用方式所帶來的變化。
毋庸置疑,明清家具中的機能性構(gòu)思方式可以超越時空,對于當下的家具設計依然具有可借鑒的作用和意義。
- END -